师生代表在聆听王老讲话
同学们慰问王老
4月2日下午,随着一阵下课铃声,信誉最好的20个网投网站的一群师生匆匆忙忙地赶到学校南门,一起打车前往学校已退休副校长、老党员王水汀教授的家中,聆听王老的入党历程,共话建党百年历史。
刚到的我们惊讶地看到王老早已站在楼梯口张望。看到我们后,王老热情地把我们迎进房中。环视四周,我们发现,王老家中唯有简单的桌子、椅子,客厅摆满了书橱,分门别类地放满了书籍,让我们感受到了质朴无华的朴素生活与浓浓的文化气息。
初心向党,夙愿以偿
当谈到王老的入党经历时,他感触颇多。王老当初成绩优异,高考成绩位列甘肃省第一,但因错判的政治身份而被多所高校拒之,幸得国家爱怜,让他能够有学可上。问他可有委屈,他却说,心中唯有感激,对党唯有敬仰,从小生长在党的怀抱中,感受着党带来的好,所以他必须一心向学,努力工作,并期盼着有一天能够拨云见日,打破僵局,为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文革期间事业受阻时他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漂洋过海雾濛濛,风波浪里几浮沉。忽见红日冲云出,长笛一鸣劲有声。”若干年后,他坐在中学礼堂的台下,观看台上纪念毛泽东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学生表演时,他有感而发,写下“百花齐放一曲词,碧树轻舞窈窕姿。热情洋溢春风里,待你万紫千红时。”当时,他在乡村中学教书,生活条件极差,需下坪汲水,水浑,沉淀许久后方可饮用,但他不畏缩,坚守着,希冀培养更多人才,他的这首诗传达出他的赤诚报国忠心和坚信祖国必将繁荣之情。在这样信念的促使下,他为乡村改造供水泵,使得田地得以灌溉,田鼠被冲走,庄稼丰收,一时轰动当地。他用他的知识尽心尽力改变窘况。正因为王老忘我工作的精神,为国育人的坚守,通过了党的考验。1984年的一天,王老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入党的那天,他感慨良多,他说,他清晰地记得,当时他宣誓要为了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以实际行动报答祖国,不辜负党对他的信任。
无私为党,铸共产党人精神
有同学提到:“我外公当时在部队,因为表现优秀,部队便推荐他入党,但他拒绝了,他说他没有文化,如果入了党就是对不起党。”王老听后说道:“这位同学说的,就是那个时候每个人心里的想法,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要为党考虑,为革命事业考虑,为别人考虑的,很少有为自己的”一直到现在,王老仍是这样的想法,住,陋室即可;吃,肉蔬即可;穿,得体即可;行,到达即可,很少考虑个人问题,想的多半都是党和国家的利益。这是老党员一代人自然而然养成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已经逐渐渗透进他们的骨髓,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份沉甸甸的信仰。
缅怀烈士,热爱祖国
下午的斜阳透过玻璃窗照在餐桌上,王老点燃一支烟,烟在饱经风霜的指间燃烧,那么悠然淡定,从容深遂。烟雾屡屡上升,像是那历史的画卷展现在眼前,更像是许许多多的问号,等待着他的斟酌和判断。烟雾渐渐散去,把我们从追忆中拉回现实,但散不去的是我们心中回荡的震撼。王老提到他途径南京的经历,南京六朝古都,人文荟萃,但他只去了两个景点,一是雨花台,一是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座长江大桥,立于桥边看到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他由衷地感到自豪和骄傲,感慨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瞩目成就;在雨花台,黑色的石碑上刻满了那些为党和国家献出生命的先烈的名字,情到深处他写下一首诗“雨花飘飘谒雨花,旧忆新念分外加。我欲因之化长虹,天际英雄好还 家”,向死去的烈士们表达敬意。
对大学生的美好祝愿
当同学们问到王老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期望时,王老弹弹烟灰,沉思良久,总结道:“读书,读书,再读书!第一个读书,是更加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学得一身本领。唯有不断努力,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才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国家的建设服务,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服务,也为自己的成功服务;第二个读书,是要广泛阅读,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要选择正确的书籍去阅读,你们可以看看我的书橱。”我们回过头,看到了王老的书橱,摆满了有关历史、数学、文学等书籍,“你们是数学专业学生,整天和数字打交道,但历史对于你们理科生同样重要,多阅读一些党和国家的历史,可以深深地体会到如今的安逸富足生活的来之不易,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从站立来到富起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第三个读书,是要把书拿起来,把手机放下,抵御各种诱惑,学会将书由薄读厚,再由厚读薄。”这三个铿锵有力的“读书”,是他对大学生的深切勉励和殷切期望。
沉浸于访谈不觉时间已悄然溜走,天色渐晚,古色古香的屋内不知何时亮起一盏昏黄小灯,幽幽灯火让我们仿若置身王老那个时代,看到一位青年人端坐桌前,不多的专业书籍铺在老旧的书桌上,他或挥毫、或思索、或静坐,没有人知道他到底为了什么,只知他心中星火不灭,昼夜不息。
党的历史与光辉教育了每一代人,我们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会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